点击查看》》往年时政评论各期汇总
-------------------------------------------------------------------------------
2017年时政评论第13期——面对恐怖主义,没有旁观者
这是一幅让人触目惊心的图景。
在曾经安宁富足的欧洲,恐袭呈现“常态化”:英国三个月之内四度遭袭,法国巴黎、比利时布鲁塞尔近期又接连发生恐袭事件。
在东南亚,菲律宾城市马拉维冒烟的废墟中飘扬着“伊斯兰国”的黑旗。
在中东,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雷纳”喋血,伊朗议会遭袭。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爆炸,死伤惨重。
在美国,国会棒球赛发生枪击,包括美国国会议员斯卡莱斯在内,多人受伤。
……
这是一个长长的名单。恐怖主义阴霾笼罩,无辜民众的伤口正在滴血。
这一轮恐袭浪潮是新世纪以来全球恐怖袭击的第二波集中大爆发。
第一波以“9·11”恐怖袭击事件为代表,集中爆发在新世纪头几年。包括2004年的西班牙马德里火车连环爆炸案、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和2005年的伦敦地铁连环爆炸案。其突出特点是规模大、组织性强、死伤惨重,背后皆有“基地”等恐怖组织操控。
眼下的这一波恐袭浪潮有着新的特点。
一是多点开花,有团队组织,更有“独狼”行动,“本土化”趋势明显。在中东和东南亚等“伊斯兰国”渗透地区,有组织、大规模恐怖袭击凸显。在欧美,大量“圣战分子”回流,分散在移民社区,成为“定时炸弹”,更成为播撒极端主义的“种子”。
二是袭击工具日常化,作案手法相互模仿。许多恐袭实施者善于利用车辆等道具掩藏、伪装,无法事先排查防备。从法国尼斯独立日恐袭到柏林圣诞市场恐袭,从伦敦威斯敏斯特到瑞典斯德哥尔摩,恐怖分子驾车疯狂碾压人潮涌动的市场和街道,其手段之残暴、气焰之嚣张令人发指。
三是恐袭加入了“报复”的意味。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的一些恐怖袭击事件,如去年的瑞士清真寺枪击案、最近的伦敦清真寺货车冲撞行人事件,凶手与恐怖组织并无关联,欧洲白人极端分子针对穆斯林民众的袭击,有着极强的“报复”意味。
就当前恐袭新态势追根溯源,从宏观上看,西方国家多年来实施的对外干涉政策难辞其咎: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乱……中东地区持续动荡,极端主义和恐怖组织借机滋长。从微观上看,近期全球范围内恐袭事件此起彼伏与走向末路的“伊斯兰国”困兽犹斗有直接联系。自去年开始,盘踞在叙利亚、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国”遭遇多国军队持续打击,气数将尽,即授意其散落在全球的党羽发动各类袭击。
令人不安的是,“伊斯兰国”有可能在穆斯林人口众多的东南亚东山再起。据新加坡政治暴力与恐怖主义问题研究国际中心统计,东南亚大约有60个团体已经宣誓效忠“伊斯兰国”。甚至有专家断言,“伊斯兰国”宣布在东南亚建国只是时间问题。
恐怖主义已严重威胁到国际社会和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恐怖袭击除直接造成受袭国大量人员伤亡与财物损失外,还会引发大范围心理恐慌。此类恐慌产生的负面效应诸如:严重影响受袭国政权稳定和经济发展,甚至造成政府更迭;人人自危,一有风吹草动便与恐怖活动相联系,造成交通中断、工作停止,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
不仅如此,恐怖袭击的恶性影响还波及别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稳步发展。在此状态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尽管恐怖袭击在一定区域发生,但其危害的全球化效应尽显。
此外,恐怖主义严重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无休止的袭击与报复行为,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各民族、各文明间的冲突和对立,加深了彼此间的误解与隔阂,不利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合作共赢,也不利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团结、稳定与发展。
恐怖主义已越过国界、洲界,向全球渗透,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国际社会急需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结成统一战线,针对恐怖主义新趋势、新特点,加强合作,共克时艰。面对恐怖主义,没有国别之分、没有私心可言,各国在这一重大原则性问题上,认识不宜含混,态度不能暧昧,行动不能动摇。
面对日益严重的恐怖威胁,欧洲各国加大了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纷纷出台更为严厉的反恐措施。英国宣布重启非暴力极端主义的立法计划;法国决定成立国家反恐中心,受法国总统直接管辖;欧盟国家之间反恐情报共享系统也得到升级……
恐怖主义有违人类文明与秩序,有违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潮流,是全人类的公敌。面对恐怖主义,没有旁观者!反恐呼唤全球治理,协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