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东省考(鲁考)交流群 476286311(点击加群)
2018山东选调村官考试 549778972(点击加群)
统一客服热线:400 110 5311
为帮助广大公职备考同学,在成功上岸后能尽快地胜任录用职位工作,联创世华特推出“准公职青年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大讲堂”系列,让大家提前了解公职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及业务能力,以便于在今后工作中能从容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树立自身良好职业形象。
【准公职青年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精选篇章阅读大讲堂】
——技能提升篇
似乎这是个普遍现象:我知道了很多方法论,然而还是无法解决现实问题。
一 、大多数人学习方法论,就是为了更科学地证明自己固有想法的合理性
有位朋友小A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的上级是个特别难相处的人,管得很多,自己想法也老变,我每天上班都很不开心,该怎么办?接下来,他分析了上级这么做的一系列可能原因,然后提出了他的假设,是上级的领导能力差。
不仅如此,他针对找出的原因,还分析和筛选了解决方案,如下图:
是不是很完美?很符合很多文章里所讲的解决问题的套路?然而,似乎有哪里不对。你们有没有觉得,即便不看后面过程,只看他的问题描述,大致也能得出这个结论?
实际上,他在定义问题的时候,已经带进了主观意见“上级特别难相处”,而上级难相处、管得多、想法老变,这基本不是自己能够改变的。并且,他在描述的时候,已经认为“很不开心”是上级导致的,那么接下来,他得出“跳槽躲开这个上司”这个结论,一点儿也不意外。
如何破解呢?
我问了他几个问题:上级管得很多,具体是管什么?他只管你一个人,还是对别人也是如此?他的想法总变,变化的频率如何?你所在的行业和公司是否面临快速变化?
一连串问题下来,大概了解了情况:他是在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本人是传统行业转过去的,做的事情是之前尚未接触过的。加了这些信息,你现在还觉得,他的分析很完美吗?——嗯,完美地支持了他本来就想要跳槽的想法,但是,却歪曲了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经过这一澄清,他最后意识到,自己原以为要解决的是上级领导力的问题,实际上要解决的是,自己与初创互联网公司的适配问题。
不止这一个,我惊讶地发现,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提出解决方案,而是澄清问题。解决问题的五步骤里面,澄清问题花掉了一半以上的时间。但是,所有人都觉得,这一半以上的时间非常值得,因为澄清清楚之后,问题就被解决了一大半了。
为什么澄清问题如此困难?
有个心理学概念叫做“认知失调”,很多人都知道,它指的是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我们会尽量改变我们的态度来与行为相适应,以减轻心中的不和谐感。
比如上面的小A,在他的认知里面,自己很努力、很聪明,然而在现实中,他的努力却不被认可,这种不匹配感让他非常不舒服,所以他需要把错误归咎于他的上级,来减轻这种不和谐感。
因此,才导致他把问题选错了,而解决方案当然就更偏了。“认知失调”现象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前阵子几次去北京出差,每次都赶上大雾霾,但我发现,路上的很多人是不带口罩的。当然有不方便、不了解等等原因,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的内心不愿意相信自己有那么危险,如果戴上口罩,无疑是承认了这一点。这就是认知失调所导致的,你只接受跟自己判断一致的信息。
二、 接近问题本质的方法:别让大脑太舒服
似乎,真正造成我们前进障碍的,不是缺少方法,而是缺少颠覆自我的勇气。而如何不让“认知失调”成为阻碍我们发现真正问题的障碍呢?如何让我们更加接近问题的本质、避免在表面问题里徘徊呢?别让自己的大脑太舒服。当你觉得,很多答案来得理所当然的时候,不要轻易相信它。
接近问题本质的方法1:反向思考
去年奥运会女排夺冠的时候,大家都在说女排精神。然后我就反过来想:女排没夺冠的时候,精神去哪儿了?精神一直都在,那之前怎么没夺冠?如果不是因为精神,还能因为什么?所以,当你有一个想法的时候,不妨反过来思考一下,会让你更加接近问题本质,而不是流于表面。
接近问题本质的方法2:多问为什么
感受一下A和B两人的对话:
A:我想了解一下,咨询的发展空间怎么样?
B:你为什么想了解咨询这行呢?
A:我觉得咨询工作看起来很有挑战性,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
B:其它职位也很有挑战性的,譬如销售,这么多有挑战性的职业,为什么选择咨询呢?
A:我觉得咨询的工作性质跟投资很像,都是专业服务,而我希望能从咨询开始,接着转做投资,所以我还想问你,咨询转投资的机会大吗?
B:为什么一定要从咨询转投资,而不是一开始就做投资呢?你不是有一些经验吗?而且你还是学金融的。
A:其实我也很想,不过我现在投简历出去,很少收到面试通知,所以才想着,能不能先从咨询做起,以后再转投资。
经过以上对话,问题从“如何进入咨询行业”变成“如何写好简历、收到更多投资职位的面试通知”,B是圈外的一位学员,这是他帮自己朋友澄清问题时候的对话。不断追问“为什么”,能够帮助我们接近问题本质。
接近问题本质的方法3:注意前提
看足球赛的人都知道,世界杯、欧洲杯等等大赛事来看,点球命中率挺高,基本上在75%。
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守门员,你会选择什么策略:根据点球射来的方向,还是根据该球员过去的数据。一般人乍一看,会选择前面那个,但实际上,职业球员的点球球速是非常快的,球到球门的时间大概只有0.35 秒,而世界顶级门将的反应时间大概将近0.3秒,还得加上身体扑救的动作时间,根本不可能来得及。
关于点球策略,有个著名的故事:06年德国与阿根廷点球大战,门将莱曼凭借教练递上的小纸条,猜对了阿根廷7个点球中4个的方向,扑救成功,后来那张凝聚了50位精英智囊团心血的小纸条拍卖了1000万欧元。
那么回到现实场景,如果你参加学校的院系足球赛,是不是也照做这个策略呢?
如果真这样,可能会死很惨,因为:
1)这种业余比赛,球速根本没这么快,脚部动作来判断,其实来得及;
2)未经专业训练的球员,踢法是很随意的,你收集不到对方的数据。
曾经有两个德国体育记者单挑卡恩,结果10个点球全被卡恩扑住。他数据判断么?当然不可能。所以,任何理论,都要想想它的适用前提是什么,否则,再好的理论也会成为你发现问题本质的障碍。
三、 但为什么有些人靠直觉就能轻松地触达问题本质
有人问我:我们每天面对那么多问题,需要作那么多判断,每个问题都这么来一轮,耗时俩小时以上,虽然效果好,但效率会不会太低了?而且,有很多人反应很快,他们靠第一反应的直觉就切中要害,并没有用这么复杂的套路啊。
原因在于,人和人的直觉不一样。我们在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的时候,一般是靠两种方式:靠直觉,或者靠分析。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书《思考,快与慢》里面,也提到了这两个思维系统。
这两者各有优劣:直觉是第一反应,非常快速;而分析,则需要经过一系列理性推断,耗时较长。然而,这两者又不是完全割裂开的,他们相互作用:
“分析”不断内化到“直觉”:当分析过很多相似问题之后,你会对这类问题形成更加敏锐和准确的“直觉”。比如,很多经验老道的销售,跟潜在客户只要接触很短的时间,就能判断对方是怎样的人,他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目标客户。关于直觉、感性这类事情,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没能完全解释清楚,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它跟神经元有关。
人工智能专家金出武雄在《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一书中提到,人类的直觉其实也是计算,只不过是一种捷径式的计算。而且,越是高等的动物,大脑中用于处理特定问题的编码神经元回路就越多。
而且,神经元是可以被训练的。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证明,多巴胺神经元需要不断接受培训和再培训,否则它们的判断准确率就会下降。
所以,犯错和反馈,是学习的最有效方式。这就是为什么,你花了3个小时理性分析得出的结论,还比不上经常思考的人在3分钟内的第一反应。因为,他们把处理特定问题的方法内化了。
我们一直不断地强调练习的重要性。思考、沟通这些都是能力,而不是知识,不是“知道就好”,也不是“用来吹牛”,而是“能用才行”。
练习才是学习思维和沟通这种能力的正确姿势。但是,为什么我们都不愿意练习?因为采纳第一反应的答案简直太轻松了,而苦苦练习又不会产生新的知识,一点新鲜感都没有。但长此以往,如果我们一直使用自己的第一反应,脑回路会变得非常简单粗暴。
相反,那些坚持思考的人,本身分析系统就锻炼得更完善,而且因为他们经常思考,直觉也比一般人要准确。
思考的人和不思考的人,最终的差距是指数级的。
(文章来源:专说职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