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部分练习题(8月13日)
题目:
1.某人得了虫牙,疼痛难忍,但却迟迟不肯就医。这种行为所反应的动机冲突是(单选)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自我体验发生在( )岁。(单选)
A.2
B.4
C.6
D.10
3.自我意识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单选)
A.自我体验
B.自我认识
C.自我监控
D.自我调节
4.神经系统表现为强、平衡、不灵活的气质类型是( )(单选)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5.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单选)
A.小明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6.储存量大而时间短的记忆是?( )(单选)
A.长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暂时记忆
7.记忆的三个子系统是(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单选)
A.意义编码
B.语义记忆
C.感觉记忆
D.符号记忆
8.如果A>B,A<C,C>D,C<E,那结果必然有B<E。这种思维是(单选)
A.发散思维
B.分析思维
C.辐合思维
D.创造思维
9.幼儿园儿童做加减法时会用数手指的方式帮助自己,这种思维类型是( )(单选)
A.形象思维
B.分析思维
C.直觉动作思维
D.直观思维
10.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单选)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像力
D.分化概念
参考答案
1.B
解释:
趋避式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所谓“想吃鱼又怕鱼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双趋式冲突:是面临两种同样强烈的愿望而只能选择某一种时的动机冲突。双避冲突是一个人要在两个有害无益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双重趋避冲突又称负负冲突,是动机冲突的一种,指当个体面临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目标而每个目标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时发生的冲突情况。是面临两种同样强烈的愿望而只能选择某一种时的动机冲突。
2.C
解释: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这种体验发生在6、7岁左右。
3.B
解释: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调节)。其中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自我体验是指个体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己的情绪,主要包括自爱、自尊、自恃、自信、自卑、自责、优越感等。自我监控指自我意识在意志和活动方面表现的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4.C
解释:考查的是不同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胆汁质是强、不平衡;多血质是强、平衡、灵活;粘液质是强、平衡、不灵活;抑郁质是弱。
5.A
解释:意义识记是指在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所进行的识记。其特点在于对识记材料的领会、理解。选项中只有A符合意义识记,小明阅读成语故事理解了成语的意义而记住成语。BCD只是一些学习方法、记忆术而已。
6.B
解释:瞬时记忆储存量大而时间短,大概在1-2秒。短时记忆的储存量为5-9个组块,时间大概在20秒到1分钟。长时记忆的储存量无限,时间在1分钟以上。
7.C
解释:(一)记忆的三个系统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又被称为瞬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为几秒钟。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信息保持时间不超过一分钟。长时记忆指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故选择C。(二)符号记忆是对词汇的记忆。(三)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是一个人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组织知识。(四)记忆编码是对外界输入大脑的信息进行加工转化的过程。意义编码(meaning encoding),即信息应该在意义层面上加工,把信息和存储的知识联系起来。
8.C
解释:分析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是指经过仔细研究、逐步分析,最后得出明确结论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聚合起来,寻找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形式。又称求同思维。当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或只有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时,才会发生辐合思维。与辐合思维相对应的是发散思维。创造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在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中,在讲辐合思维时举了这么个例子:甲>丙,甲<乙,乙>丙,乙<丁,其结果必然是丙<丁。本题中,用ABCDE,代替了甲乙丙丁,也应优选C。
9.C
解释: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分类。直观动作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实际动作便是这种思维的支柱。例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常借助数手指,实际活动一停止,他们的思维便立即停下来。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人们可以运用头脑中的这种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的,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例如,学生解几何题的多步推理,医生面对疑难病症的多种检查、会诊分析等的思维。
10.D
解释:采用“变式”进行教学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各种方式改变其非本质特征;另一种是突出事物的某些非本质特征,改变事物的本质特征,应用“变式”的方法目的在于分化概念,突出某种特征。正确选项是D。“变式”方法是可以起到激发兴趣、引起注意和丰富想象力的作用,但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