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世界上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由此推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以上观点?
A.有许多语言文学家正在研究这些语言文字
B.古代语言文字往往是随着文明被征服而灭绝的
C.许多濒危语言文字已经得到了重视和有效的保护
D.现代的非文盲比例与古代相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
2.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滇国历时五百余年,在云南历史上的地位颇为重要。古滇国的青铜文化吸收和融合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精华,然而东汉以后,古滇国却神秘消失,唐代以后的史书上竟没留下任何记载。近年来,抚仙湖南岸江川县李家山墓葬群出土了数千件古滇青铜器,抚仙湖北岸相连的晋宁石寨山曾出土滇王印。据此,考古学家推测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就是神秘消失的古滇王城。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A.在抚仙湖水下古城,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
B.按考古常规看,王国都城附近都是墓葬群
C.抚仙湖水下古城与史料记载的古滇国都位于今云南省境内
D.据专家推测,抚仙湖水下古城与古滇国处于同一历史时期
3.从2005年7月开始,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采用了预约参观办法。这一措施合理有效地调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一方面加强了洞窟的保护,另一方面给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实施预约参观办法以来,来莫高窟参观的人数逐年递增,年游客接待量由2004年的45万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55万人次。由此可以推出:
A.莫高窟预约参观的办法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B.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C.预约参观办法实施前莫高窟的游客流量不均衡
D.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能创造更大价值
4.某小学向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增购一辆校车,以加强对师生的接送能力。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否决了这项申请,理由是:校车的数量必须与学校规模和师生数量相配套。根据该校目前的师生数量和规模,现有的校车已经足够了。
以下哪一项假设最能支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决定?
A.调查显示,租用校车比购买校车更经济
B.该小学的校车中,至少近期不会有车辆报废
C.该地区小学适龄儿童数量今后不会有大的增长
D.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扩大该校师生规模的计划
5.有专家建议,为盘活土地资源,有效保护耕地,让农民像城市人一样住进楼房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将农民现有的住房“叠起来”,从而节省大量土地资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专家的观点?
A.由于农民的生活习惯,他们大多表示不愿意住楼房
B.建楼房消耗的资源与建现有的农民住房水泵的资源差不多
C.有农民表示,即使搬进楼房居住,他们也不会将现有的房子拆掉
D.农民住进楼房后远离田地,影响农业生产,会从效益上降近土地资源的利用
答案解析
1.C【解析】本题属于削弱类的题目。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现有6000多种文字,每两周消失一种,结论是到2050年,90%的文字消失。根据削弱的三种途径:削弱前提、论证过程或结论,发现选项C是对论证过程的削弱,说明尽管文字在消失,但是已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因此到2050年不一定会有90%的文字消失。选项A是说语言学家正在研究这些文字,选项B提到古代文字的遭遇,选项D对比非文盲比例,这些都不能对目前消失的文字起到削弱的作用。
2.B【解析】本题属于支持类的题目。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抚仙湖周围的墓葬群出土古滇青铜器,结论是抚仙湖底的古城就是古滇王城。根据支持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找到前提和结论的差异所在进行补充说明,发现选项B联系起了墓葬群和古代王城的关系,既然墓葬群里有古滇出土的文物,而古代王城又在墓葬群附近,那么墓葬群周围的水下古城就是古滇王城。选项A、C、D都未能联系前提和结论进行解释,不能起到支持作用。
3.D【解析】本题属于推出类的题目。阅读陈述类题目的技巧知道:文章主旨是:莫高窟的预约参观方法有效调控游客的流量。根据推出类题目的解题技巧:从文章主旨寻找隐含的结论或内在的含义,要么是文章主旨的抽象概括,要么是文章主旨符合逻辑的进一步延伸,选项D正是对主旨的抽象概括,说明科学的方法(预约参观)可以创造更大价值(保护了文物和增加了参观人数)。选项A是说为游客提供了便利,文章中没有提到,只是说更优质的服务;选项B是说实现利益最大化,过于绝对,不严谨;选项C是说之前游客流量不平衡,不能从原文推出。
4.D【解析】本题属于假设类的题目。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学校规模和师生数量相配套,结论是不批准增加校车。同支持类题目的解题技巧一样,假设类的题目要求:找到前提和结论的差异所在进行补充说明,发现选项D联系起了师生数量和校车数量的关系,既然学校规模和师生数量相配套,而教育主管部门不打算扩大师生数量,那么就没有必要增加校车。选项A与原文意思无关;选项B未能联系前提和结论进行解释;选项C是说适龄儿童不会有较大增长,但是只要有增长就要增加校车,因此表述不严谨。
5.D【解析】本题属于削弱类的题目。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给农民建楼房,结论是节省土地资源。根据削弱的三种途径:削弱前提、论证过程或结论,发现选项D说明农民搬入楼房以后,因为远离田地,降低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对结论的削弱。选项A虽然削弱了前提,说明农民不愿意入住楼房,但是在削弱的强度上来看:削弱结论最强、削弱过程其次,削弱前提最弱,因此A不是最佳选项;选项B是说两者消耗差不多,相比而言,不能很好削弱题干;选项C是说有些农民的做法,同样不能很好地削弱题干。